时机已经到来:中国顶尖的民营企业应当发挥领导作用,重塑中非关系,并且培育利润丰厚的新业务——在南非度过一周后,我对这一认识更加确信无疑。无论是顺应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大方向,抑或仅仅是追求企业自身的增长目标,现在都正逢其时。

随着非洲的公路、铁路、电力和电信系统将在未来多年里继续扩张,中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国有企业仍有不少发展机会,但这只是总体发展趋势的一小部分。

靠销售成本质量都偏低的产品维持生计的中国贸易商将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困境。这些企业的黄金时代已然结束。随着中国电商巨头进军非洲,开设当地语言的网站并与非洲本土银行建立支付合作关系,传统贸易商将被销售产品质量更高、更可靠的电商取代。非洲当地的配送物流可能存在挑战,但这些难关最终将被攻克。

众多为工厂、办公楼、医院、学校、住宅提供设备的中国民营企业应当瞄准从肯尼亚到尼日利亚再到南非等非洲各地中产阶级壮大带来的需求增长。中国的医疗检查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太阳能系统、空调等产品物美价廉,将在非洲出现极其迅速的销售增长。

现在正是在新客户心目中树立品牌形象的良机。相关企业不仅应力争向非洲市场销售产品,更应在当地设立客户服务机构和工厂。为非洲的关键市场创造高质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作机会,将成为中非关系变革的催化剂。

对华农业出口仍是一个被忽视的机遇。如果澳大利亚能向中国出口价值40亿美元以上的农产品,让农业成为中澳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石,那么为什么南非的对华农业出口不能超过2亿美元?除了产品,中国资本还在世界各地投资冷链及相关物流体系。相关领域一定有可供开发的合作机遇。

中国的民营资本也可以卓有成效地进军其他行业。随着国内市场不断降温,中国的地产开发商正在国际市场寻找机遇。SOHO、万科、华夏幸福基业在商用地产、住宅和产业园区方面的开发质量已是有口皆碑。这些企业一定有机会通过合作把相关能力(及资本)带到非洲的城市与工业区。

最后,非洲还需要对中国游客加大开放力度。目前中国游客申请许多非洲国家的旅游签证仍然十分困难,中国国内也比较缺乏关于非洲游引人入胜之处的营销宣传,直达航班数量也不够多。难怪中国游客的人数本可以快速增长至几百万,现在却只有寥寥几十万且增速平平。

一扇大门已经敞开,希望各方都能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