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腾飞,以及由此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路物流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重卡行业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然而近两年来,由于经济大环境的波动叠加疫情封控等多重因素,重卡市场遭遇周期性下滑。2022年对中国重卡行业而言是极具挑战的一年,或将在2021年140万台左右的销量规模基础上,进一步下滑约50%。如何在逆境中止住下滑颓势,抓住危机之中的发展契机,将成为中国市场重卡玩家实现短期销量突围和长期持续增长的战略课题。

麦肯锡基于对汽车及物流行业的洞察,并参考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实践,思考并梳理了中国重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对国内行业玩家及生态伙伴有所裨益,共同探索未来新的结构性机遇。

行业至暗时刻,寻找预示黎明的星光

自2015年以来,伴随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带来公路运输业的迅速繁荣,以及国内法规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国重卡行业规模翻番,在2020年达到160万台的历史销量高点。由于短期经济失速,叠加疫情封控、前期消费透支等多重因素,预计2022年我国重卡市场全年总销量规模仅约70万台,相较于2020年高点或跌去近60%,创两年来新低。尽管在重卡行业周期性反弹预期和中国经济总体体量与韧性的支持下,我们相信中国重卡行业将走出泥沼并维持高位稳定规模,但随着整体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中国重卡市场将很难复制过去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模式(见图1)。

而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重卡市场巨头云集,高度集中,前五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在多年前就已超过80%,并且仍在进一步提高。就未来趋势而言,传统头部企业优势明显,预计仍将保持领先地位。与此同时,部分背靠乘用车集团的新能源品牌将进一步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力;而以欧美品牌为代表的全球企业,也正在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这些市场的新鲜血液,将对现有巨头发起冲击。随着整体竞争的加剧与市场的高端化发展,一些聚焦低端市场的长尾企业也将面临淘汰与整合。

纵观未来,中国汽车领域所面对的种种新发展态势同样将为重卡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包括产品结构升级与新四化在内的新趋势会带来多样结构性机会,在整体市场规模见顶、增长驱动乏力时,将持续成为重卡市场最主要的变革方向与增长来源。

针对重卡市场领域的结构性机遇,本文将从高端化、新能源化、智能化与服务化四大角度剖析未来发展态势,供企业思考借鉴。

擦亮黑色的眼睛,探索四大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一:高端化

——随着客户结构与需求的不断演变,针对可靠性、舒适度、智能化等领域的高端化需求将越发突出,促进中高端重卡的进一步普及

随着中国重卡市场的发展壮大,预计未来十年中国重卡市场客户结构将逐渐向欧美市场的成熟格局方向发展,专业化的车队客户比例将大幅增长,包括但不限于如顺丰、京东等大型自营车队,或者狮桥、地上铁等车队运营平台。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专业化与规模化,预计到2030年,中国重卡市场将有50%的需求来自于中大型车队,增长近60%;而中小车队与个体运营商的比重预计将在2020的基础上锐减近两成(见图2)。

客户身份的显著不同会带来需求领域的差异化:出于对收入最大化的考虑,专业车队用户普遍看重车队出勤率和效率,对重卡性能与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将推动车辆产品在这些领域向高端化发展;同时,车队客户为降低整体拥车成本以提升投入产出比,对运营成本的管控日趋严格,车辆全生命周期下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其重要关注因素,由此带来更为广泛的车队解决方案与服务需求。面对个体运营户,随着消费升级大潮与司机年龄层的转变,个体客户对座舱舒适度、智能化的要求也将逐渐增加,从而促进重卡朝着中高端方向发展。

我们也注意到,随着社会理念的不断进步,监管也在日趋严格,特别是在排放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合规要求,将进一步推动相应车辆配置的不断升级。此外,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驱动型卡车需求也在持续扩大。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相信到2030年,售价在40万人民币以上区间的中高端重卡市场占比有望达到30%左右(见图3)。

发展趋势二:新能源化

——随着技术与配套设施的成熟,新能源重卡将在未来10~15年中快速普及,并基于场景匹配性在多个应用场景中逐步渗透,带动相关生态圈共同实现价值跃升。

我国的重卡公路物流业态主要可分为长途、短途与市区三大类。长途指每天行驶公里数在500公里左右的物流运输场景;距离约200公里左右的物流运输场景为短途;而市区场景的日均运输距离普遍在100公里或以内。目前,三大运输模式均由传统燃油重卡主导,并预期将在短中期内维持其主力地位。随着新能源技术在未来5~10年中进一步发展成熟,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速,新能源重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劣势或将逐渐得到弥补,带动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发展应用。预计新能源重卡将在2030~2035年出现爆发,到2040年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取代,成为真正的市场主力。由于长途运输里程更长,且途中补能更加困难,预计短途与城市运输的新能源进程将更快。(见图4)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经济性是用户选择的核心要素,新能源重卡在各个应用场景下的对比优势将成为其核心发展逻辑。在此我们考虑不同的新能源动力形式,将重卡最为核心的16个应用场景进行了分类讨论(见图5)。

目前纯电产品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布局发展态势相对成熟,预期将成为短期发展的主要突破方向,主要应用于市政环卫清障、城市配送、城市渣土、港口牵引、短倒等短距离运输以及固定区域的运输场景,一方面便于新建且能高效利用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能规避化学电池在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上的潜在劣势;混动重卡作为新型电池技术尚未成熟的过渡阶段产品,可在中等距离运输场景中满足高效运输需求;而在长途运输场景下,纯电产品目前电池能量密度尚无法满足高效运输所需的续航能力或补能要求,混合动力则存在经济与环境效益不突出的明显问题,因而以氢燃料电池为代表的燃料电池路径将更为适配,但考虑到目前技术成熟度较低、基础设施布局不完善、商业化模式尚未完全走通,我们预计燃料电池重卡产品需待2030年后方能真正爆发。

针对不同场景下新能源重卡所需的补能,各具特色的补能策略也在不断涌现,包括隔夜慢充、中途补能、快充、基于具体路径的快慢混合充电,以及正在崛起的换电等。补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普及需要车队运营方、政府乃至第三方运营商投入大量资本,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广泛的基础设施布局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新能源重卡的采购价格,有助于持续推动新能源重卡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在一些相对封闭的场景中,若能将重卡换电与无人驾驶进一步结合,则有机会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并降低整体运营成本,从而通过带动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商业化的加速。

借此机会,补能产业同样可获得蓬勃发展。借助数字化平台,补能产业的发展也将远远不局限于充电服务,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玩家或可借此进行广泛合作,为客户提供包括基于车队管理、运送场景的整体充换电方案优化与运营、充电点的多样化服务,以及电池即服务等衍生能源产业,这些上下游协作将进一步推进整体商业模式的多样化,为新能源重卡的发展构成产业生态的商业价值补充(见图6)。

发展趋势三:智能化

——得益于应用场景的聚焦,以高阶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化在重卡领域或将迎来更为快速的发展,为主机厂与用户提供其应用场景下更高的成本优势。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聚焦与突破,高阶自动驾驶在重卡领域或有更为快速的发展。受益于近年来各汽车巨头与技术型初创企业的不断突破,领先玩家已经实现开放道路下长时间无人干预的自动驾驶体验。无人驾驶卡车不再是“十年后才会落地”的技术,我们预计受限场景下的无人驾驶营运业务短期内有望上线,例如封闭高速道路下的“点到点”运输等。借助于自动驾驶,运营方可进一步提高车队资产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此类具备经济竞争力的使用场景打造,将进一步助推自动驾驶的推广。但要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仍然有许多阻碍需要克服,产业界与监管机构等各方需在技术、法规等多领域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合作,才能做好准备。(见图7)

借助自动驾驶,我们有望在理想情况下为卡车运营实现六大成本优势(见图8)。

首先是司机成本,随着司机短缺及人力成本上升在未来进一步凸显,无人驾驶通过消除或降低司机成本,进一步放大经济效应;二是资产利用率,采用无人驾驶将突破人类司机服务小时数的上限,进一步提升车辆的利用率,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也推动高可靠性、高出勤率的高端重卡产品发展;三是燃油与能源经济性,通过在爬坡、高速公路等各类路况上做出更为合理的驾驶判断以及更为精准的操控,提升行驶、加速与刹车等各类情况下的动力总成运行以及动能回收的综合能效;四是安全性,通过降低驾驶事故的发生,减少各类相关的直接与间接成本,例如赔偿、品牌声誉等;五是保险费率,借助更为安全的自动驾驶,有望大幅降低保费费率,无论对于大型还是中小型车队都尤为重要;六是车辆维保,通过消除急加速、急刹急停和粗暴驾驶行为,降低磨损带来的维保费用。

仅考虑司机与燃油经济性两方面的成本,自动驾驶就能给客户带来显著的成本收益。以某领先商用车企业用于高速道路下“点到点”运输的L4级自动驾驶产品为例,该款车型预期于2025年后投放,虽然会提高客户前期的一次性投入成本(约30万元),但却有望在每年运营中带来约3万~6万元的燃油经济性提升,与高达7万~10万元的人力成本节降。以此计算,不足3年即可实现成本回收,并在之后为客户创造持续效益。

此外,V2I在中国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重卡的发展应用。广泛部署V2I,有望形成基于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共享自动驾驶,从而扩大环境感知范围、打破单车算力限制,并通过将传感器和芯片等从车辆转移至基础设施与云端,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重卡的价格(见图9),推动自动驾驶重卡的应用。

发展趋势四:服务化

——解决方案与服务将成为全球中重卡行业未来核心利润增长点,已涌现出多个商用车关键场景及数据变现的价值举措。

我们借助麦肯锡专有模型的测算显示,2021年全球中重卡行业的总体利润池规模在120亿美元左右;展望2030年,由新四化所引发的技术投入、基建投入以及市场压力、价格竞争、法规监管等各类投入将让总利润池面临约180亿美元的减值。我们预计,借助新能源零排放车辆的增量销售仅能带来30亿美元的利润补偿,通过企业运营效率提升能够带来约100亿美元的补偿,而解决方案与服务,则有望带来额外90亿美元的利润规模增量,最终实现全球中重卡行业的利润增长(见图10)。

我们注意到,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已涌现出多个商用车关键场景及数据变现的价值举措(见图11)。

在产品开发与配置领域,收集终端数据可帮助企业优化研发与产品成本,同时利用车联网可帮助企业进一步推动服务定制设计与OTA更新等订阅式业务模式;在车辆与车队采购环节,数据与运营积累可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实现销售效率提升,并且进一步推动基于使用情况的保费定制和动态融资租赁等金融创新的发展;在车辆使用端,车联网与智能座舱等技术能更好地为车队提供负载监控、司机安全监控等道路服务,并为终端客户提供多种在途服务,以及停车、充换电等综合解决方案;运输大数据同样可帮助政府与企业更好地优化交通基建投资、城市配送、运营管理与网络规划;在非道路服务领域,可通过物联网提供盗窃警报、物理负载、充电过程优化等堆场管理,并真正结合端到端全环节,推动规划调度、运费分摊与匹配的运能即服务模式的实现;最后在售后环节,预测性维护与服务可帮助车队优化全生命周期成本,也能让服务站、经销商实现更好的布局、备货与服务效率提升;通过残值管理还能提升二手销售效率,以及通过全方位的电池信息管理实现BaaS等业务。这些商业用例都在全球范围内孵化发展。

尽管目前中国重卡市场状态低迷,但着眼未来,我们在客户、产品、商业模式等多方面都观察到高端化、新能源化、智能化与服务化等创新发展机会点。重卡市场玩家应密切关注客户行为趋势变化,把握产品高端化窗口,抓住新客户群体,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技术为先,紧密跟进新四化发展趋势,借助多种方式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获得长期竞争发展能力;同时着眼整体价值链,充分发掘上下游潜在机会,突破全新商业模式。

我们相信,不论哪类重卡企业,身处行业的至暗时刻,要真正实现价值跃升,都必须打破当前销量至上的观念,跟随预示黎明的星光,着眼于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机会,储备技术、构建能力、重塑组织与文化,真正实现能力跃迁与升维,在新常态、新需求、新技术等多重挑战下成功突围,才能在光明再次到来时,以中流砥柱的姿态,在全新产业发展浪潮中如鱼得水。

 

关于作者:

方寅亮: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上海分公司;

江澎:麦肯锡项目经理,常驻上海分公司;

周冠嵩: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常驻上海分公司;

魏安垒 (Alexander Will):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常驻上海分公司;

Saral Chauhan: 麦肯锡资深研究专家,常驻多伦多分公司;

庄晓磊:麦肯锡资深研究专家,常驻上海分公司。

作者感谢李睿明、张兢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