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inic Barton,李广宇,吕文博,王祎枫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近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达到全球总量的63%和29%。我们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一项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值得各利益相关方携手为之奋斗。

在与大量国内外专家密集交流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勾勒出“一带一路”的愿景和目标:共同构建高度互信、开放、包容、多赢的跨国经济合作和联合治理平台,实现全球经济普遍繁荣、人民广泛富裕和资源持续利用。目标到2050年,贡献全球GDP增量的80%;新增 30亿中产阶层;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至25%(见图1和图2)。

fig1

fig2

愿景固然美好,但道路绝非平坦。很多人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国家主导、资源攫取、单方获益”,而非“商业驱动、产业培育、互利多赢”。同时,中国在一些领域也依然存在对外国资本保守封闭的现象。我们认为,让“一带一路”的梦想化作现实的关键是能否改变中国以往的海外投资模式并且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真正实现双向的“互联互通”。

我们建议,“一带一路”应植根于三大发展理念:
①以参与国诉求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各国发展需要、参与意愿及国情差异。
②以市场机制为立足点,政府与企业应合力构建和维护规则透明、良性竞争、政策稳定的营商环境。
③以互惠共赢为基本点,通过建立共同决策机制,互相扩大开放国内市场,公平分担风险和分享利益,奠定长远发展根基。

建设什么:围绕三项重点主题开展行动

“一带一路”可围绕基建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这三项重点主题开展行动。

主题一,基建设施先行。我们提议建设大型基建项目线上线下(O2O) 沟通平台,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该平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联合开发基建项目大数据平台。既可帮助各方掌握现有项目信息,亦可对未来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基建项目大数据平台能够提高基建规划的合理性,在推进协作发展的同时又避免了过度超前。同时,举办“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博览会,帮助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提高项目投资决策效率。

主题二,产业发展提速。基建设施先行是为产业发展铺路。在结合当地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中国应推广和输出其利用外资建设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中国政府和企业可帮助当地政府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可有效提振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园区。中方还可积极帮助当地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鼓励一批有需求的国有、民营和跨国龙头企业率先入驻,帮助培育当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与当地政府寻求共建跨境自贸区,大力促进多边贸易合作,发挥各国比较优势。

主题三,民生福祉改善。以可负担住房为切入点,推动当地城镇化建设,改善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环境。中国可将推广保障性住房的经验和教训与各国分享,鼓励中国房地产企业,利用成本运营上的优势,通过市场行为参与当地的可负担住房建设,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当地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的硕果。中国还与当地政府分享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经验。

怎样建设:发挥五大关键发展要素

“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五大关键发展要素。一是凝聚各方智慧。建议由国研中心牵头成立“一带一路”智库联合会,邀请全球高端智库共同研究重大问题,帮助政府和企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借助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一平台,在沿线国家轮流召开“一带一路”峰会,充分调动当地参与热情。二是扩大资本合作。建议国有资本通过持有股权而非债权来吸引民营和跨国企业参与公私合作。亚投行等机构还可与其他区域性金融机构交叉持股,促进项目合作。三是培育卓越领导力。建议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等公共管理学院扩大招收发展中国家委培生,培养更多的政务精英。同时鼓励国际领先的商学院与当地机构联合办学,培养更多的商业领袖。四是提高劳动技能。大力推广以提高就业为宗旨的“通职教育”,邀请各国企业联合当地职业培训机构共同改进课程设计,并且复制一些国家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五是倡导绿色发展。提倡各国组建绿色增长实验室,研究节能减耗和环保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国际NGO合作宣传绿色理念或实施相关举措。

如何抵御风险?

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政府应当主动帮助企业抵御政治风险,而企业也应竭尽全力防范经营和金融风险。在政治风险防范上,政府可为企业建立政治风险保险机制,提供政治风险咨询服务,还可设立区域商事仲裁机构来解决跨国争端。在经营风险防范上,企业可以从信息、职责、流程、治理和文化等五方面搭建海外投资风控体系。在金融风险防范上,鼓励成立联合财团共同投资、共担风险;金融机构还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的金融工具分散信贷风险。

◊   ◊   ◊

全世界都在翘首以待 “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能早日从梦想化作现实。我们愿意同各国政府、企业和智库一道,就上述建议开展更详细的研究,为拓展人类社会繁荣之路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Dominic Barton(鲍达民)为麦肯锡董事长兼全球总裁,常驻伦敦分公司;
李广宇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常驻上海分公司,他同时也是麦肯锡亚太地区基础设施业务及公共部门业务的负责人;
吕文博为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常驻上海分公司。
王祎枫为麦肯锡项目经理,常驻上海分公司。

作者们谨向对本报告作出重要贡献的项目组成员田勤政和麦肯锡高级外部顾问叶梅表示由衷的感谢。田勤政为麦肯锡咨询顾问,常驻北京分公司。
本报告同样离不开接受我们访谈的30多位内部和外部专家,对于他们的倾力支持和专业洞见,在此我们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