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

规划提出十大重点产业以及创新、质量、数字化和绿色发展方面的阶段性指标,值得国内外从事相关产业的人士关注。

可以确信,这一规划推出后,随之而来的将是面向制造商和消费者的一大批投资和激励措施。许多民营和国有企业必定会调整自身战略,与政府重点规划接轨,而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也将呈现指数式增长。

虽然经验告诉我们,某些产业要取得成功并非易事,但在另一些产业中,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将有可能极大增强中国企业的实力,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

随着政府战略规划加快企业生产成本沿经验曲线下降,未来十年内消费者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中国将要推动哪十个重点领域的突破发展?其中一些已经在过去的规划中出现过。

信息技术产业:中国政府特别强调要在这一领域摆脱对外技术依赖,成为独立自主的“信息技术强国”。半导体行业投资预计将会大幅增加,中国公司对国际技术型企业的收购也会大增。

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中国目前主导着中低端数控机床市场。进一步重点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有助于促进生产率提升,同时提高制造业的技术门槛。预计到2025年(甚至更早)将有大量产品出口。

航空航天装备:中国力图成为卫星技术的领导者,希望能超越高度依赖外国技术的首个国产客机项目。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该产业的发展有一部分同南海目前的基础设施投资有关。中国希望能在这一领域打造出强大的出口产业。

轨道交通装备:从马来西亚到俄罗斯的众多国家,中国正在出口高速铁路产品。中国政府明显希望提升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将带动这方面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的发展既符合改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重点要求,也有助于实现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让国产汽车赢得国际认可的雄心壮志。

电力装备:能效也是这一领域的关键目标。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技术是核心重点。

新材料:中国政府将此视为真正由科研推动“发明”的关键领域。如果中国能在新材料发明与商业化方面领先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关于“中国能否创新”的讨论了。

医药及医疗器械:中国医疗器械制造近年来增长十分迅速,其产品已经开始对外出口。政府进一步支持会加速发展。

农机装备:中国同样希望提高这一产业的效率,打造产品出口平台。但与汽车行业类似,这一领域的目标有可能不容易实现。

同时推出的一些阶段性指标:

1. 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0.95%增加到1.68%;
2. 劳动生产率到2020年每年提升7.5%,此后每年提升6.5%;
3.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到2025年下降35%;
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到2025年下降35%;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的工作重点,必将刺激内需扩张,促进本土制造业增长,同时推动多个产业实现到2025年出口大幅增长。

接下来我会继续发文探讨这些举措对外资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