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正在领跑中国资产管理行业。

全球资产管理结构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中国金融业长期将外资拒之门外,但全球顶级的基金管理公司仍跃跃欲试,希望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去年 4 月,中国有关部门宣布允许海外金融公司建立全资实体或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终于使得跨国公司得以与中国企业公平竞争、一较高下。

发达市场目前仍然占据着全球资产管理业的半壁江山,但麦肯锡的研究表明,中国机遇之庞大将会改变现有格局。预计到 2021 年,仅中国的银行资管规模就将超过 5 万亿美元,而包括基金、保险和信托在内的各类金融资管业务总规模到 2021 年将超过 22 万亿美元。

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金融市场。麦肯锡预测,未来中国引领下的亚洲资管业创收将达到 700 亿美元。在中国,私募基金在一段时间内将保持收益领先地位。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监管机构将来也很有可能向海外企业开放公募基金市场。因此,全球基金管理巨头们都争先恐后地进军中国金融市场,希望为中国客户提供国际服务的同时,管理流入中国的全球资金。

与此同时,在香港这个中国过去赖以与世界金融对接的窗口,监管机构也在着手进行改革。自今年年初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向一些企业发放虚拟银行牌照,向在金融产品分销方面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银行发起了挑战。

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不断演进发展中的大中华地区无疑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有鉴于此,香港最资深的上市资产管理公司——惠理集团的联席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拿督斯里谢清海(Cheng Hye Cheah)结合从业 30 多年的经验,分享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审慎观察。

谢清海

年龄:64

职业亮点

现任惠理集团联席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他所领导的惠理集团是亚洲最大的本土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总部位于香港,在上海、深圳、新加坡、伦敦、吉隆坡和波士顿均设有办事处。

1993 年 2 月与合伙人联合创办惠理集团,并一直负责管理公司的投资战略和业务运营;带领惠理于2007 年成为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资产管理公司

自2017年至今,出任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1989 年作为研究主管创建了摩根建富(Morgan Grenfell)的香港/内地股票研究部门

曾任《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和《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亚洲版财经记者,负责东亚及东南亚的商业和财经新闻

在与麦肯锡中国区总裁倪以理(Joe Ngai)的谈话中,谢先生评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水平;他认为随着市场愈发成熟,主动型投资将发挥主导作用,并解释了其中原因;他还告诫我们,香港不可能一夕之间彻底改变。以下为编辑后的访谈实录。

倪以理: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机遇或趋势是什么?

谢清海:最大和最重要的机遇是中国内地市场的开放。最近有一份报告预测,到 2023 年,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将跃居世界第二。还有预测称,中国到 2030 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国内范围,这是所有基金管理公司都梦寐以求的机遇。

倪以理:如何与大型、跨国资产管理公司竞争?

谢清海:西方公司,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公司,之所以能主导全球资产管理业,是因为二战后,美元本位制成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基础,美国从而引领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盎格鲁-撒克逊经济体往往具有 “金融化”程度更高的特点,这为贝莱德(BlackRock)和富达投资(Fidelity,简称 FMR)等品牌发展成为全球企业提供了一方沃土。另一方面,中国直到1990 年之前都没有上市公司,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才有了资产管理公司。惠理集团成立于 1993 年,我们在亚洲算是业内的“领航者”,但其实相较国际市场,起步仍算很晚。即使在香港这样允许公平竞争的开放环境中,要挑战那些老牌企业也很困难。

倪以理:但是香港当时存在一些机遇,为您迈向成功提供了条件,对吧?

谢清海:我的合作伙伴叶维义(V-Nee Yeh)和我起初创业只是出于爱好。我们当时很年轻,对价值投资充满热情。最开始我们只有两名全职员工——我和我的秘书,我们没有想到会在这个领域成功立足。当时的香港资产管理行业有点儿固步自封。人们满足于购买指数成分股,基金管理人的日子很悠闲,没人想打破陈规。

我们入行前没有任何专业基金管理的经验。我们不知道规则是什么,也敢于打破所有的规则。我们当时买了非指数成分股,坚持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亲自走访调研。我以前是一名财经记者,喜欢凡事亲力亲为。很快,我们便脱颖而出,超过了业内许多老牌公司。还有,就是我们很幸运。当时,中国第一批上市公司即将问世,我们几乎从一开始就搭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这是非常难得的运气。

倪以理:您觉得未来 10 年惠理集团会怎样发展?

谢清海: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中国即将出现的机遇。不管是为自己、为员工,还是为股东,我们都责无旁贷。我们是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独立资产管理公司,身处中国内地市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桥梁地区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所需的各类牌照,我们大部分都已经获得。

倪以理:中国内地的机构也在培养资产管理能力。这对您的企业有何影响?

谢清海:作为香港品牌,我们拥有一定的声望,而且我们一向遵纪守法,业绩良好。大多数中国内地的竞争企业只有 18 到 20 年的历史,而且很多企业成立还不到10年。通过更好的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价值,我们学会了如何生存。26 年来,我们也犯过很多错误,但我们学会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我们就这样一步步走到了为中国投资者服务的行业前沿。

倪以理:在很多成熟市场,主动型投资者的附加价值已开始回落,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被动基金正在兴起。还要多久亚洲也会出现类似的转变?

谢清海:主动型投资在中国内地仍然表现优异,而且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这种优势。一个原因是中国内地市场中 80% 的投资者都是散户,他们通常喜欢跟随趋势,属于当日交易者或“散弹式”交易者,倾向于“高买低卖”。因此,具备基本职业素养、懂得科学研究的专业管理人往往表现更优异。

我同意,在较发达的市场中,主动型基金管理公司正在苦苦挣扎,但我对此并不感到完全悲观。在美国,被动投资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买卖交易。这可能非常危险,就好比所有人都同时冲向出口,很可能会引发踩踏事件。但这是西方。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踏实做事的主动型基金管理公司仍占上风,而且这种优势应该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倪以理:这也吸引了新兴力量进入市场。您对亚洲地区的初创资产管理公司有什么建议?

谢清海:我个人投资过一些这样的初创企业,但失败率非常高。在如今的世界,启动成本必不可少,在香港开展业务成本很高,有严格的合规性限制,在受保护的市场取得牌照几乎不可能,比如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这些障碍都会使初创公司望而却步。要获得成功,往往需要一位杰出的“主厨”,能突破逆境,开发出绩效卓越的优质基金。现在形势异常艰难,跟我当年所处的时代不同。

倪以理:哪些改变能让初创企业更轻松地应对竞争?

谢清海:减少限制,简化办证程序,并鼓励推进互联网分销。这些都是需要进行的改革,但是现在,这个行业的固有结构不欢迎新人。

倪以理:未来,技术对该行业有何影响?

谢清海:我所在的领域是由证据和研究驱动的,惠理目前已经在大量地使用数据。例如,我们订阅了中国耳机、化妆品销售的相关数据流。

在分销方面,香港刚刚见证了让一代人为之鼓舞的一件大事,就是虚拟银行牌照的发放。我们正试图分析这对我们的金融产品分销体系意味着什么。这是一次有趣的尝试,时间会告诉我们结果,但这可能会改变香港的分销体系。

倪以理:新的牌照对香港老牌银行有多大影响?

谢清海:从其他国家/地区,特别是中国来看,会削减一定的成本。互联网有望降低分销成本,但在香港这样的市场,财富管理和金融产品分销行业有成千上万的年轻男女在销售领域工作。如果过快地取代人力,这些员工会怎么样?我们必须慢慢来。如果变革过强,社会将很难应对。

 

谢清海是惠理集团联席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倪以理是麦肯锡中国区总裁,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