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谱写全世界最令人激动的生物制药新篇章。在“寒武纪大爆发”的上篇,我对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作了一番观察,也简短介绍了我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观点。

短短几年,中国生物制药生态圈的发展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然而,如何将这些创新药物推向全球,惠及全世界患者?前进的道路既漫长又布满荆棘,只有少数企业有望取得成功。在下篇,我将为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如何取得成功提出几项建议。

 

1,在风险、规模和创新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在中国当前的创新环境下,企业若能实现其雄心勃勃的商业战略,便可主宰市场沉浮。企业应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利用专业知识来实现规模化发展,并把握好创新和风险之间的平衡。在企业扩大规模,尤其是迈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团队在与跨国公司接触时,应首先确保自身可信、可靠。此外,团队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对产品组合策略进行思考。比如,全面、切实评估分子药的潜力,即使它的定价机制和医保报销规定还不明朗。

 

2,留住人才,快速调整企业文化

跨国公司高级人才流向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之势越演越烈。最开始以研发人员居多,现在高管也加入了跳槽大军。对中国生物制药企业而言,他们既带来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保留了一些思维定式,包括对跨国公司内部基础设施和流程制度的依赖。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带来了一种鼓励协作的集体决策文化。

中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在很多方面与跨国制药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比如资源缺乏,且创始团队对几乎所有的决策都有极大的话语权。因此,对于渴望大展拳脚的“新人”而言,可能倍受挫败,无法适应,转而另谋高就。如果要留住人才,就应该快速调整企业文化,吸取跨国公司的长处,保留中国初创企业独有的“DNA”,如快速决策、敏捷和更好地领会法律法规的精神。首席执行官应着力培养核心人才,并将他们列入管理团队。

 

3,速度为重,质量为先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特点是,企业发展大幅提速。以创下新纪录的基石药业(CStone Pharmaceuticals)为例,三年不到,就从白手起家到公开上市。

决策、临床药物开发、规模化和组织成熟度等方面,更不用说实施差异化监管战略以及商业化准备了。竞争如此激烈,谁能抢先上市,谁就能跑赢比赛。若想全速前进,企业就必须遵循敏捷原则建立内部流程,这样才能赋予首席执行官多线操作的能力。此外,准确的判断力,以及风险评估能力也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在速度和质量之间达成平衡。

我们建议CEO应时刻铭记质量为先。在提升速度的同时,也要对质量进行适度监控。在推行全球性开发战略时,留意其他国家的监管合规要求。

 

4,创新需要正确的商业模式和伙伴关系

面对竞争激烈的生物制药市场,中国生物制药领军者应明确定位,结合自身的本土化优势,积极学习跨国公司的标准化及质量管控。鉴于当前中国市场的复杂性,推出新产品时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准备好应变计划,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作出相应调整。在市场准入和市场渗透方面,公司必须推陈出新。外国公司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常会受到现金流方面的束缚。因此,想要有效渗透市场,找到正确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腾盛博药(Brii Biosciences)就是绝好的例子。这家2018年建立的公司成立之初就宣布,与阿里巴巴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将围绕临床试验进行创新。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类似案例将越来越多。

 

5,走出去是必由之路,但要有周密的应变计划

从规模来看,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将跃升为全球第一。不过,鉴于发达市场对创新的激励,且拥有更易于患者使用的先进医疗基础设施,这部分市场的价值也不容小觑。一些渴望走出去的中国公司已经主动出击,它们或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成立临床试验中心,或在美国开设研发基地,有些甚至已开始在海外市场探索商业化机遇。

有一点很明确:雄心勃勃的全球扩张战略要求企业投入足够的资源,且走出去并非毫无风险。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必须知道不同市场孰轻孰重,必须清楚进入市场的时机,必须选择正确的进入市场的模式(独行或结伴)。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正确评估商业可行性也是成功的关键。此外,中国企业在吸引美国、欧盟或日本的优秀人才方面,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如果海外扩张计划受挫,企业在国内的业务也会大受牵连,使得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因此,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在试水全球扩张之前,必须制定好周密的应变计划。

在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寒武纪大爆发”的关键时刻,这场竞赛只会如火如荼地持续下去。只有打破价格竞争的陷阱、提升产品质量、培养人才,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企业才有机会胜出。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一段令人激动不已的征程,其影响也会波及世界各地。我已是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下一篇章。

 

乐诚铎(Franck Le Deu)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自2005年起,他主要在上海和香港工作。他是中国区医疗保健咨询业务的负责人,以及亚洲医疗保健咨询业务的联席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