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的经济导向的逐渐成熟以及其他亚洲国家成本优势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将目光转向亚洲其他地区。
其中动因,当然包含了政府鼓励——比如说中国移动投资5亿美元获巴基斯坦3/4G运营牌照——但大部分,都是出于纯业务的方面的考虑。国内市场逐渐成熟,竞争不断加剧,成本日益攀升。中国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能力不断增强,亚洲市场对他们来说变得更具有吸引力——那里的市场价格高于国内,且竞争没有国内激烈。
另外,中国企业所积累的服务经验,包含了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变的历程,这些服务经验同样在适用于很多亚洲市场。
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参与度也在经历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转变,即从主要关注贸易量,进出口和国家主导的基础材料投资向更为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转变。具体包括:
– 中国从单一的出口业务开始向当地市场建立营销运营、生产以及研发等职能的转变
– 中国基础材料和基础设施的投资重心从非洲向亚洲转移
– 中国公司和个人投资开始转向亚洲房地产
– 投资亚洲农业全产业链,用于中国消费
– 中国作为“数字”领导者的崛起,对亚洲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
相应的我们也看到:
– 无论是商务出行、观光还是留学,去往其他亚洲国家的人群也在发生转变。
不仅是出口
在进出口业务上,中国与很多亚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有目共睹。澳大利亚35%的出口,韩国26%的出口和日本20%的出口目的地是中国的。对于大部分亚洲国家来说,中国占他们当前进口总量的15-20%。因此,中国与很多亚洲国家之间存在的是一种贸易逆差的关系,但这种情况将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发生转变。
首先,中国作为集成商,需要从其他亚洲国家进口大量的电子零部件,之后在中国组装集成,再出口到欧美国家。随着中国开始自主生产这些零部件,主要是用于半导体和LCD屏幕等一系列产品,因此进口量将大幅减少。其次,相较以前,中国所出口的都是没有品牌的低成本产品,现在中国公司开始在亚洲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出口中等档次的品牌商品。
未来,我们或将看到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逐渐转变仅为中国和亚洲邻近市场制造,这样可以实现更有效地成本利用。
我们发现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将其制造中心从中国转移,特别是一些亚洲公司。
近几年来,台湾、韩国和日本公司已经开始关注越南和孟加拉。但当前这些趋势更多是短暂性的。西方跨国公司更为关注的是生产多样化,而不是将中国这一制造中心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印度和印尼市场也开始达到规模效益,所以进行本地生产更符合当地情况。
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将生产制造的重心从中国转移,这并不奇怪。联想在朋迪榭里的工厂更多是一个特例。特例还包括上汽和长城,他们在泰国的工厂是为了进入当地汽车集群,进入东盟市场,当然特例里还有马来西亚的卡姆丹克太阳能公司。
中国的民营公司,因为看到了亚洲其他市场在成本和灵活性上的优势,虽然也开始扩大在这些国家的产量,但他们对当地管理国际业务的能力表示担忧。中国企业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建立研发运营中心的寥寥无几,仅有的例子,是华为在班加罗尔拥有大型的研发中心和联想2005年收购的IBM在日本的研发中心。
但是,中国企业大举在全球市场设立面向客户的营销职能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中国企业在客户细分以及客户洞见上的能力已经不亚于那些跨国公司。小米在新加坡销售手机之前所制造的营销态势,海尔在印尼锁定最初购买客户,以及联想在印度销售PC的火爆,都证明了中国企业在成熟营销和客户细分上的能力。
那么下一步,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将去向何方?
印度是一个不错的投资目标,从市场规模以及产品需求上,都符合中国投资的需求。日本和韩国公司已经开始在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中国公司在这方面的行动已经落后了。例如,日本对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超出160亿美元,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仅有4亿美元。
当然还有印尼,作为新兴的消费市场,印尼特别具有吸引力。同样,巴基斯坦也将会在未来几年吸引更多的中国公司加入。
基础材料和能源
在基础材料和能源上,中国将继续寻找更多临近本土的能源供应商。中亚和东俄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输出国,中国也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今年5月普京访问中国,标志着中国已经将从邻国采购能源作为一项主要国策。普京在华期间,所签署的能源供给合同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
包括澳大利亚在内,印尼也逐渐成为更为重要的煤炭和矿产资源的输出国。近期中金公司投资10亿美元,修建将矿产资源从资源国向中国输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多数情况下,中国公司持有少数股份。因为他们借鉴了在非洲的投资经验,发现往往获取大多数股份并非成功的必备条件,甚至有时会成为一种劣势。逐渐地这些国有企业开始更青睐投资亚洲,而不是非洲,因为亚洲的情况更接近中国。
未来几年,中国还有可能成为在亚洲能源技术最大的输出国。中国核能企业正在亚洲寻找出售核电站的机会。中国拥有大量的太阳能光伏产能,同时也是领先的风力发电大国。
其他亚洲国家开始逐步增加在太阳能发电以及风能发电上的投资,所以他们将从中国购买所需的产品。例如,印度新政府已经在太阳能发电上投入几十亿美金,并开始转向中国获取所需的资源。
农业
在亚洲进行农业投资,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一直以来都是大型公司以及私募基金公司的投资主方向,尽管如此,农业上的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十年,中国对某些产品的进口需求将超出当前这类产品在全球跨境贸易的总量。
新西兰对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已经达到每年35%,主要是牛奶。中国从印度进口的牛肉量也在不断增加,还有泰国香米,俄罗斯小麦以及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海鱼。
未来增长将主要由几个因素推动——国内对高蛋白产品和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流失,以及国外相对较高的收益。
目前中国食品进口的大部分是来自于亚洲国家。邻国的供应被视为更为安全的选择。
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也开始从非洲向亚洲转移。
最好的例证就是习近平主席于去年10月在印尼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承诺未来五年向印尼投资300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将包括公共交通系统,铁路和港口,承建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业。
同样的事情也大量发生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也获得了近40亿美元的投资,扩建科伦坡港口。还有印度支那半岛,中国也开展了很多项目。在这些项目上,投资接收国以及中国都是有明确经济目标的,不同于当时中国在非洲的面子工程。
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国开行,在资助这些公共事业项目上起关键性的作用,当然他们也资助私营部门的项目,例如与APP和Reliance 合作。
中国在亚洲房地产上的投资发展也非常迅猛,其主导力量是私营部门。中国房地产投资还包含很多著名的项目,从悉尼、到吉隆坡再到海德拉巴德。举例来说,碧桂园、富力地产以及其他开发商已经投资超过30亿美元开发民用住宅项目,且目标客户是中国大陆消费者,因为一方面这些客户对品牌非常认可,另一个方面在主观上他们也有投资多样化的意愿。
过去五年中国客户在海外购买的房产价值已经达到上百亿美元,这也是得益于监管上的放松。人们更多谈论的是中国人海外置业对香港、悉尼和新加坡的影响,相比之下,对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影响所谈论的并不多。
数字化
在亚洲,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数字化领军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将对当地零售行业带来极具颠覆性的影响。
我们正处于变革的初期,但已经发现早期的信号——目前大部分寄往俄罗斯的小包裹都是来自淘宝商家,因此催生了新的税种。阿里巴巴还建立了专门服务东南亚的门户网站,并投资发展新加坡的邮政服务,和本地银行合作,帮助当地消费者简化支付手续。
腾讯则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设有分公司,并参与投资建设了某泰国港口和一家韩国的社交网络和游戏公司。百度在新加坡设立了自己的研发总部,负责亚洲语言处理。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国数字“巨人”将可能大幅影响当地零售商的利润,无论大小。
但当地的公司和政府是否会参与行动,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尚不明确。从理论上讲,凭借这些中国“巨人”的金融实力,他们可以购买任何计划扩大规模的当地公司。
人口流动
随着中国与亚洲其它国家之间的业务和投资联系不断加深,也相应地带来国家之间人口流动的增长。去往亚洲国家的中国境外游客每年增长20%,其中2012年去往泰国的中国游客有300多万,去往韩国的游客有400多万。
各国游客数量之间的差距也是惊人。现了人群流动中各国游客数量之间的差距。例如2012年,去往新西兰的境外游客中,来自中国的游客远多于印度。每年往返于中国和韩国之间的航班高达85000次。往返于中国与印尼的航班仅有8000次,以及往返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航班仅有4000架次。
目前在澳洲留学的中国学生已经超过9万人(占澳洲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在悄无声息增长的还有,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达到8万人(占日本国际留学生总数的60%,同时也是麦肯锡人才库的主要来源)。在中国,有6万名韩国留学生,15000名印尼留学生,以及9000个来自印度的留学生(主要是在医疗领域)。
中国与亚洲其它国家之间的商业联系日益加深。中国制造类企业将在很多亚洲市场全面扩展规模,建立包括营销、生产和研发等职能机构。
在某些方面,印度是最有潜力的市场,但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起步比较晚,所以能否追赶的上其它国家尚不确定。
中国还将继续为亚洲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成为亚洲农产品的主要需求国,从而导致亚洲农产品价格的上升。
中国在数字化方面已经领先亚洲,其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但要在贸易上审慎行事,避免受到当地政府的反击和制裁。
而人群流动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商业往来——亚洲新一代的崛起,加之他们拥有在很多亚洲国家的生活经验,都将使他们成为新生代中国跨国企业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库。
此文刊载于财经杂志第3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