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athan Woetzel (华强森)

中国经济在多年快速增长之后正逐渐放缓。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GDP增长7.4%,处于24年来最低。

中国总理李克强向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各界领袖表示,不必为中国增长减速而担忧,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目前中国也在重点确保“合理”的经济增速。

他的这番话点明了中国未来多年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道理。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具体的增长速率,而是推动增长的动力。对中国而言,重要的是从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向生产率引领增长的模式转型。

老龄化的中国

与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过去50年间,人口快速增长带动劳动力队伍扩张,大幅推动经济增长。但现在放慢的人口增长会对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

中国的劳动力队伍有可能在未来50年里减少五分之一。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趋势, 65岁及以上的赡养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例有可能达到一比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最新报告《全球经济增长:生产率能否拯救老龄化世界?》中指出,中国的就业人数可能于2024年就会达到顶峰。

提高生产率是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动GDP增长的重任就必须借由提高生产率来完成。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过去50年间,中国的生产率增至最初的14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高达77%。

但由于人口结构的迅速老龄化,即便未来50年内能够延续如此迅速的生产率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速也可能会降低30%,此前持续半个世纪的7.6%的年增长率或将减慢至5.3%。

table

这一数值依然明显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但中国生产率增长提速的潜力很大,并可此做得更好。

发展机遇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潜力约有80%来自缩小与最佳实践在运营和业务层面的差距,其余则来自创新——不仅仅指科技方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企业和流程的创新方法。

让我们逐一考察四大重点行业:

汽车制造。如今,中国庞大的汽车制造业已达到发达经济体平均生产率水平的67%。但如果大量小厂商并存的现状得以改观,即减少工厂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则生产率最多可上升50%。

农业和食品加工。机械化可大幅提升生产率。目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平均每千公顷仅有9台拖拉机,而美国和印度分别为27和16台。举浙江省的实例,机械化可以将当地种植水稻所需的劳动力减少40%以上。这显然会造成移民方面的影响,政府因而在相关政策上保持谨慎。

零售。中国零售行业正在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大鳄的引领下转型。到2020年,网络销售额有可能高达6500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市场的总和。网络零售的生产率要远远高于实体零售。目前,中国网络零售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水平的三分之二,而零售业整体与美国的差距75%~80%。如果中国的网络零售商能赶上其他国家同类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那么中国零售业的整体生产率可以提高14%。对实体零售而言,向现代化业态转变是提升生产率最有效的方法。中国在这一领域也不断进步。2000年到2009年间,传统食品杂货商店占食品杂货销售总额的比例已从31%降至15%,主要原因是相关法规鼓励产业整合。

医疗保健。医疗保健的支出增长如此迅速,提高生产率更是当务之急。中国的医疗保健支出几乎已上升到五年前三倍,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是提升行业生产率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0天,造成住院费用居高不下。而住院时间是有办法缩短的。如自2000年以来,日本的病人住院时间缩短了近一周(当然仍然较长),主要方法是改用侵入性较小的外科手术方式,以及采用数字化技术监测在家病人。

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可以朝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如果中国的经济要延续繁荣,就需要生产率与创新成为前进的核心动力。

作者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亚洲区领导人,常驻上海分公司。作者亦是城市中国计划(UCI)的联席主席,该智库致力于为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